Saturday, July 26, 2008

怎样气沉丹田,穴道?_百度知道 - Sent Using Google Toolbar

怎样气沉丹田,穴道?_百度知道

"气沉丹田"是杨式太极拳 "十要"中的"一要"。(包括很多气功都有这个说法,)这是针对人们练拳时,气容易上提,产生憋气和上重下轻、重心不稳的毛病而提出来的。丹田在脐下三寸,气沉丹田,就是要求练拳时尽量保持自然,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。因为"先天之气宜稳,后天之气宜顺"。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的呼吸要顺其自然。腹稳,呼吸自然就顺,下盘就能稳固。
一、静态下行功:先将全身放松。上下口唇微闭,意守丹田,自然吸气入胸腔,然后将气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用鼻孔徐徐排出,另一部分内气松沉降于腹腔丹田部位。再吸气时如上述重复循环,自然而然,毫不造作。我们练拳起势或站桩时气的运化,一般来讲是将气沉在丹田部位,但并非绝对,功夫高深者实战中则随其需要,以意领气,带动气血运行,从而产生内劲,可以在周身运行。然非修炼多年不能达到如此境界。

二、动态下行功:太极拳行功走架时,有的采取逆腹式呼吸,即吸气时腹中空,呼气时腹中实。笔者行拳时采用吸气时口微闭,用鼻吸,务要缓、细、实,以意领气,全身放松,胸膈肌受压膨胀上升。尾闾下降,谷道内收。合为吸为蓄,呼为开为发。呼气时胸膈肌下降,引气下行,气沉丹田,下腹凹型腔底受压有膨胀感,尾闾上升,气贴脊背。以上泛指一般情况而言,然拳势千变万化,万物变化规律皆存在一般性和特殊性,望同好们悉心体会,认真领悟。

另外需要说明的是,气沉丹田是随呼吸变化有沉有浮,物极必反,内功亦然,松之极,则紧之至,柔尽刚来,阴极则阳必生,沉极则浮。即吸气胸膈膜上浮,内气上升,呼气时胸膈膜下降,内气下沉,往而复之,循环不已,且阴中有阳,阳中寓阴,细观阴阳鱼图或另有所悟。

用丹田之力来唱,发出的声音才会有穿透力,就以功用来看,丹田的功用也正是气功 中活力的源头,也是一种保健的方式。那什么是丹田呢?我们的丹田位在我们的躯干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的地方(也就是约一点五�),所谓丹田用力是靠身体的内 部深层肌肉在做运动,也就是位在丹田位置后方的深层肌肉在用力。该如何感觉丹田位置呢?请先看完下面简单的训练方法:

一.气入丹田:先慢慢地深深吸一口气,记得用腹式呼吸,用手放在腰的两侧,要感觉腹部有在涨大,这就是气入丹田。
二.闭气宁神:当无法再吸入时,憋住口中真气,集中注意力在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,感觉丹田周围的肌肉有在用力支撑着。
三.聚力吐气:只利用丹田周围的肌肉用力支撑着,其他部位放松,并缓缓的将气吐出来。
四.气尽神散:把身体里的气全吐完后,全身放松,准备再吸一口气。

如此几遍后,会感觉到小腹部的肌肉有一点酸,每次用力时与上大号的感觉是相类似的,请记得这种感觉。不久你就会发现丹田的所在位置,这个位置会因为每个人的体型不同而有所差异,所以你必须记得下次要用力的位置。

等到你已经可以正确把握丹田的位置时,接着要做快吸快吐的训练,把气快速地吸入小腹部,再快速吐出,像小狗在喘气,但是只有丹田的部位在动,这样 可以让你的丹田肌肉做快速的收缩运动,记得只能利用丹田周围的肌肉用力,全身的其他部位是放松的。这个动作可强化腹肌的力量,建议你只要时间地点允许,可 以多多练习这个动作,尤其是孕妇更要多练习,在生产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运动也是不错的方法,像跑步、仰卧起坐或仰卧空踩脚踏车,有一些瑜珈的动作也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,还有摇呼拉圈、爬楼梯、蛙人操……等等的运动, 要注意以自己身体能承受方式来训练,反正目的是一样的,只是所需时间各有长短。网路上有一位声乐老师说过:「唱歌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,除了需要专注外,也 需要本身身体的体能状态良好,甚至必须达到颠峰,如此再加上本身歌者的涵养,才能缔造美妙的歌声!」

丹田训练在歌唱方面的功用,可归纳为下列几项:

一.更宽广的音域
二.可调控的音量
三.清晰的咬字
四.丰富的声音表现技巧
五.持续的耐久力
六.长久不衰的嗓音

若你持续练习一段时日后,应该会感受到上述几项改变,或许是全部,也有可能只有一、二项有改进,但总体而言,对于在歌唱技巧方面(各种共鸣腔的运用及技巧)无法突破的人来说,丹田训练是一项必修的课程。

最后要提到一点,丹田的运用必须配合腹式呼吸的方式,因为当我们在吸气时,气会进入我们的肺脏,让肺泡充气进而扩大我们的胸腔,但这样的肺活量用 于唱歌仍是不够的,还必须靠着横隔膜的向下扩张,这样吸入的空气量才会足,丹田的肌肉才会有力。当你已经很容易感觉到丹田后,试一试发一长音(至少要30 秒)!一秒一拍的数,可以正确地运用后,再把你要唱的歌拿一小段来做练习,记得丹田要用力!假以时日,必有小成。



呼吸功是调整呼吸的功法,人在胎儿时期,在母亲腹中,是不需要接触空气呼吸的,先贤们称这样的呼吸为胎息,也叫先天呼吸;而离开母腹,接触空气以后,人体 的肺功能开始自动作用,使人完成呼吸。先贤们称之为后天呼吸!随着人的成长,难免生出种种疾患,在不只不觉下使人的呼吸发生改变。有人吸的长,呼的短,有 人相反,也有人呼吸都很短,甚至感到呼吸困难!发生这样的现象,虽然表面上以西医的观点来看,身体并无物理病变,但是以中医的辨证观点就会发现脏腑不调, 阴阳不平衡,气血疲虚等等问题~所以在这里,我安排了这个呼吸功,通过调整呼吸,有意识的训练,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!只有身体处于健康状态,才能进行高 层次的气功修炼!

呼吸功的主要作用:

1可以改善身体状况,改善由气血两虚,阴阳不调导致的脏腑紊乱,胸闷,气短,贫血,慢性微胃疾病,呼吸系统疾病等~

2促进身体新陈代谢,促进血液循环;

3平心静气,使心境更能趋于安静祥和的气功状态;

4为以后的入定和胎息打下坚实的基础!

功法如下:

端坐或盘坐,上身务必保持正直,但切忌挺胸抬头。应当虚胸含腹,气沉丹田,颈部保持正直,下巴微收~两手心向下,自然放于膝盖上,两眼微闭。按照松通功的要领,开始放松。

放松后,开始练习1鼻子缓慢自然吸气,越慢越好,气吸满后,微微闭气2秒,再慢慢呼出。有些人做一两次可能就会感到吃力,憋气,可稍做调整后再接着进行!如此呼吸9次!

2接上不停,鼻子缓慢吸气的同时小腹微微外凸,同时要意念气是吸到小腹去了,吸满后缓慢呼出,同时小腹微内收!整个过程要做到:匀,细,缓,深!做9次!


匀,就是呼吸要均匀,吸气时不要一下吸的多,一下吸的少。呼吸都要均匀。

细,就是呼吸尽可能的细,不要粗,气一点点的进,一点点的出。

缓,就是慢,呼吸要慢,刚开始可能比较困难,但是要尽可能的去慢,多练~

深,就是吸要吸满,吸到头,不要吸一半或者吸三分之二,这样都是不对的!

3接上不停,鼻子缓慢吸气的同时微微内收小腹,呼气时小腹微外凸~与上一步基本相同,区别在小腹内收外凸的先后上!做9次!

4接上不停,深吸气的同时身体向上起,呼气时身体放松下伏。整个过程是缓慢的,千万不要快~呼吸要慢的自己感觉不到,身体的起伏也感觉不到,这才是对的!做9次!

OK,到这里就可以了,自然呼吸几次,放松一下身体!搓搓手,搓搓脸~慢慢睁开眼睛,看,是不是特别的精神?

注意:1整个过程不长,49次呼吸而已,但是有人可以练半个小时或更长,有人只能练十几分钟。当然,这是你呼吸是否慢的原因!这里,我强调,尽可能的慢,刚开始练,可以对自己放松点,但是练几次以后就要严格要求了~

2虽然是呼吸功,但是对调心也是很有帮助的!你试着感觉是否在练功时急噪,想快点练完?是否心静不下来?是否烦躁?有这种现象就要及时去调整!要像老僧入定一样,不急不躁,心平气和,心如止水~长期都能这样,你呀,离成功也就不远了~

No comments: